
雖然一路上跌跌撞撞,經歷了不少風雨,
但時至今日總算交出幾張還差強人意的成績單。ex.1 ex.2
當然不可否認,過程中除了一般的關心外(少數),也包含了許多「專業人士」的〔 抱怨(認為專業被干涉) 〕,以及「仕紳賢達」、「先進同窗」的“深深祝福”,如:
- 「哇真的啊!!」 -(其實他想說的是:看你怎麼死的!!);
- 「這樣搞真的有效嗎!?」 - (其實他想說的是:看你有多行),
- 「嘿、了不起~」-(其實他想說的是:走著瞧、囂張沒有落魄久)
我只是把英國哲學家 約翰·洛克( 29 August 1632 – 28 October 1704 )出版的教育著作《教育漫話》(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,1693)中的理論,
拿來落實到 陳恆霖 教授所教的 Coach父母學:從「教養」變「教練」書中所教的方法而已。
其實不只有我,某日爬文發現,原來 朱宗慶 (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、打擊樂家、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)也有相同的看法,原文連結:自主學習的快樂滋味-朱宗慶
以下就跟大家分享我與朱教授看法相同的地方:
<<摘要>>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創造足夠的學習動機,可以培養出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,而能夠自主學習的人,就算面對挫折,也會用正面的心態去看待。
所謂「自主學習」,簡單來說就是「自己喜歡、想要學的」。(註:不可否認沒有一個孩子是因為這樣想要去學校的,包含您我)
有些孩子,很早就對特定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喜好,而其他的人,則可能需要經過一段探索期,才比較清楚自己想要什麼。
對於還沒有辦法擇其所好的學生來說,廣泛地提供各種機會、激發學習興趣,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,是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的目標;此時,我相信,先有鼓勵、後有要求,會是比較合適的引導方式。
對於自發意願強烈的學生來說,實際的學習仍必須循序漸進、拾級而上,此刻,適當的引導以及提供孩子表現、發揮的空間,將會協助優秀的人才,獲得更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,讓熱情的火苗在更高遠的境界裡,仍可持續燃燒。
更進一步來說,在音樂的專業學習裡,紀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(註:我認為在其他領域的學習也是同樣的觀念)。
不過,紀律的養成主要須藉助內在自發動力,要培養「自律」而非「他律」,路才會走得長久。
因而,參加考試、成果發表、音樂會、講座等活動,都可以是獲得成長的機會,但前提是,這些活動必須和自我產生有意義的連結,而非只用工具化的目標來做為考量。
也就是說,對音樂的體悟與感受力,以及演奏技術的習得兩者,是同等重要、相輔相成的能力。(也就是:聽講、整理 + 練習、表達 ,這三種功夫是重要的。學思達)
我想,學音樂的過程難免辛苦,但學音樂不該是件苦差事!這之間的差異,或許就在於:
自主學習所產生的快樂滋味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且讓我們與孩子們一同努力,來找到 學習的快樂滋味 吧!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好書推薦
書名:Coach父母學:從「教養」變「教練」,諮商博士教你面對難懂的青春期兒女,語言:繁體中文,ISBN:9789866316838,頁數:264,出版社:大寫出版,作者:陳恆霖,出版日期:2013/09/26,類別:親子教養
books.com.tw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下回預告<< 我準備好了,台灣小歌王 Bo-dow manbo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