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家同教授呼籲:
【因材施教,讓學生把國英數學好,提升學生競爭力,這樣國家競爭力才會提高】
談教改 李家同:請休兵 不要再鬧了
410教改推動20年,12年國教又將在今年上路,不過學生升學壓力卻有增無減,補習班也不減反增,國家競爭力更直直落。總統府資政、清大講座教授李家同今天長嘆一聲,呼籲教改休兵,拜託教育部的官員,不要再鬧了!
李家同表示,教改流於形式,常喊出一些口號,但沒有實質意義,最大的迷思就在於,以為升學制度改革,教育就有進步,卻忽略提升教育根本的品質;他舉例,廢除聯招,推出學測、指考制度,反而苦了程度較差的學生,如果在鬧下去,許多家長聽到12年國教就流淚。
他指出,12年國教的升學制度改革,忽略偏鄉弱勢孩子的程度問題,他曾寫信呼籲教育部關注,卻也無人聞問,他長嘆一聲,「如果我去靜坐不知有沒有用…唉,我們不是這種人。」
他說,現在的多元入學,對弱勢學生非常不利,申請入學都要寫自傳,有的學生爸爸關在監獄,媽媽不見了,要怎麼寫?還有學生體能不好,導致體適能測驗不好,升學時就要吃虧?他認為聯招沒有什麼不好,是最公平的制度。
他說,教改的另一目的,就是希望減少補習班,但如今補習班不減反增,「補習班也沒有把學生教好」,廣設大學造成8分也能上大學的國際笑話,他呼籲教育部因材施教,讓學生把國英數學好,提升學生競爭力,這樣國家競爭力才會提高。
國策顧問、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光國則指出,從太陽花學運可發現,這些學生因高失業率、低薪資、高房價問題,看不到未來,這些都是教改造成的,教改喊出很多很漂亮的口號,但20年後教改失敗,卻沒有人願意出面承擔負責,這是最讓家長頭痛的事。
「追求品質是台灣教育的唯一出路!」黃光國說,國家教育研究院必須好好研究台灣的教育政策,推出教育政策前,必須做好實驗研究,而非把學生當白老鼠;教育部前部長黃榮村也說,教改有時不一定要用「加法」,用「減法」思考反而對學生有利。